西北大学承担长庆油田重大专项项目顺利通过中期验收检查
3月22日至26日,由我校联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大学、成都理工大学、长庆油田分公司等单位共同承担的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科技重大专项“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项目中期验收检查会在云南澄江顺利召开。项目总负责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校张国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赵文智教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咨询公司主任付锁堂,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首席专家汪泽成教授、李剑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分院姚根顺教授,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西北分院李相博教授,低渗透油气田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长庆油田分公司付金华教授,长庆油田分公司副总地质师席胜利,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常江,科技处与地质学系负责人,以及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杭州分院、北京大学、云南大学、西南石油大学、我校项目组代表共6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常江在讲话中肯定了项目研究进展。他表示,本项目坚持“四个面向”,将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油气地质领域科学前沿、国家能源安全重大需求与经济社会主战场,以前瞻性、高水平的基础研究服务长庆油田分公司高质量发展;紧密围绕研究目标,组织高校与企业各领域专家,形成了目标牵引、需求导向,体系化、有组织的科研新模式。他强调,我校高度重视科学研究赋能经济社会发展,与长庆油田具有长期深厚的合作基础,地质学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发展离不开长庆油田的长期支持,学校也为长庆油田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未来希望继续深化合作,通过国家重点科研基地、榆林碳中和学院等合作建设,打造高校与企业合作的典范。
项目技术负责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何登发教授汇报了总项目主要工作的创新性认识,各课题及子课题负责人汇报了各课题开展的工作与阶段性进展。专家评审组围绕各课题中期成果与进展进行了交流讨论,结合长庆油田的勘探生产实际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下一步工作要求。赵文智院士代表评审组对项目各课题取得的成效表示肯定,认为项目在盆地深层基础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对深化鄂尔多斯盆地及新层系的研究具有指导性意义。他希望继续加强支持、持续发力,使鄂尔多斯盆地下一步勘探方向更加明朗化和具象化,尽早在勘探布局上发现目标,将资源变成储量。课题负责人均表示将按照项目要求和生产需求深化认识、加强工作力度、实现项目目标。
我校地质学系张志飞教授在交流讨论中表示,本项目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新范式。他介绍了其课题组开展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下古生界生物地层学与化石研究进展,通过微体古生物的最新研究解答了盆地下古生界地层对比以及沉积环境演变。长庆油田的与会专家表示,该成果对油田未来勘探意义重大,希望能够加强合作,将古生物研究与古地理、古气候、古环境研究相结合,促进基础研究与生产需求融合。
张国伟院士指出,本项目对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及长庆油田油气勘探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他强调项目研究要以求实求新为目标,在地球系统内思考鄂尔多斯盆地的形成演化与油气聚集规律,注重新观念新理念的运用。他表示项目成果要以服务勘探实践为目的,以解决勘探实际和国家战略需求为引领,才能对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真正起到指导作用。
“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项目是由长庆油田公司设计,我校联合北京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中石油杭州地质研究所、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长庆油田研究院等单位组成的联合攻关团队共同承担。项目总负责人为我校张国伟院士,下设6个课题,是长庆油田启动的第一个油气重大专项。项目围绕鄂尔多斯盆地中元古界-奥陶系构造沉积演化、成源机制与勘探新领域展开攻关,以生产需求为导向,探索深层海相层系油气形成与富集规律,开展勘探新领域评价,以期开创长庆海相深层油气勘探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