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党的二十大代表郜时旺:25年奋战在科研一线的“捕碳”者

2022-10-25 16:00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字号:T|T

郜时旺,1997-2002年在西安交通大学攻读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取得博士学位。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名单中,有这样一位“捕碳”者名列其中,他就是全国劳动模范、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郜时旺。

郜时旺正在使用水分测试仪测试溶剂水含量

何为“捕碳”者?他又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本领?中国环境报记者近日走进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能院”),探寻这位“捕碳”者与碳的故事。

入党志愿书上写下“为科学技术献出毕生精力”

记者见到郜时旺时,刚结束会议的他正在吃饭,彼时已接近14:00,早已过了午饭时间。这样繁忙的工作安排似乎已成了他的常态,而他亦习以为常。

“双碳”目标下,如何有效节能减排是火电企业亟须解决的问题,而这也是郜时旺25年来致力攻克的课题。

1997年,郜时旺从东北电力学院电厂热能动力工程专业硕士毕业后,入职华能西安热工院。经过多次选拔,进入由华能西安热工院原副总工程师危师让带领的煤气化发电“九五科技攻关”项目团队,开始了多年的煤气高温净化技术研究,正式开启他在华能的科研之路。

2002年,郜时旺获得西安交通大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专业博士学位。博士阶段,他师从危师让,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他,使他将科技报国作为毕生的追求。

“对我来说,选择了科研一线,就系好了我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我的生命价值就和科研紧紧绑在了一起。”从郜时旺在入党志愿书上写下“为科学技术献出毕生精力”的那一刻起,他心中就认准了这条路。

“那时候搞科研,就一张桌子、一张床。”回忆自己的科研之路,郜时旺坦言,有辛苦,也伴随着危险。在老旧的实验楼里,他曾冒着生命危险关掉过冒着烟的空压机,既挽救了机器,也保障了在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双碳”目标的提出使得CCUS技术逐渐走入大众的视野,而此时的郜时旺已经在CCUS技术的研发之路上摸索了15年之久。

“CCUS是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的缩写,是指将二氧化碳从工业生产、能源利用或大气中分离捕集下来,运输到特定地点加以利用或注入地层封存以实现永久减排的过程。”郜时旺介绍,该技术可避免或延缓二氧化碳进入大气,减排效益明显,是应对气候变化的一项专门技术。

据了解,华能集团是国内最早开展CCUS技术研发示范的单位之一。“2006年,CCUS在国际上已非常热门,有同事到美国去考察,看到国外有做燃煤电厂CO2捕集这项技术的。”郜时旺告诉记者,为应对气候变化,华能集团决定开始进行燃煤电厂CO2捕集的技术研发工作。

作为“捕碳”者,创造了多个“第一”

2007年,郜时旺接到集团公司的重任,要求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建设并投运碳捕集装置。

“当时给我们定的CO2捕集目标是每年3000吨,相当于16万棵树木每年吸收的CO2总量。这是该技术的首次探索,国内外都比较关注。”郜时旺回忆,彼时他的专业领域还是除尘和流场模拟,碳捕集对他而言仅仅是论文里的概念。

“没见过又怎么样?外国人能搞出来,我们也能。”郜时旺坚定信念,但就在项目要开工时,澳大利亚合作方的图纸和技术资料因故突然无法到来,给项目带来了极大困难。这让郜时旺明白,“核心技术还是要靠自己”。

他们决定,将化工行业的碳捕集技术移植到电力行业。但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国内几家知名的化工设计院都婉拒了合作邀请。

但郜时旺并没有放弃。他带领6个人的团队查阅了大量资料,从一张工艺流程图开始,对照了1000多张图、3000多个数据,反复计算,反复论证,仔细设计,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提出了关键的创新工艺。

经过近9个月的努力,终于在2008年奥运会前,在华能北京热电厂建成并投产了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CO2捕集试验示范装置,填补了国内的技术空白,成为奥运期间各国政要频繁访问的窗口,也成为展示中国形象的一张靓丽名片,有力支撑了我国参与的国际气候谈判。

“国外能做到的,我们能做得更好!”看到最初的设想从图纸成功“变现”,郜时旺从心底感到自豪。

2009年,他带领团队研制出当时国际上最大的燃煤电厂CO2捕集装置(12万吨/年),于世博会开幕前,在华能上海石洞口第二电厂投入运行。

2011年清能院成立后,郜时旺带领团队先后完成了中美、中澳、中欧等在碳捕集领域的多项国际合作,实现了我国CO2捕集技术首次出口发达国家。

十多年的努力,我国的CO2捕集技术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落后到超越,从受制于人到制胜于人。

2022年5月10日,郜时旺和团队制定的国际标准ISO 27927《燃烧后CO2捕集吸收溶液的关键性能指标及测试方法》正式注册立项,实现了我国碳捕集领域在国际标准工作上“零”的突破,将为全球燃烧后碳捕集工艺提供技术规范和评价依据。

把恩师的教诲再传给团队青年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20多年来,郜时旺潜心钻研碳减排关键难题,带领团队创立我国燃煤电厂CO2捕集理论和核心技术体系,在烟气污染物一体化脱除技术方面取得原创性、颠覆性创新突破,承担10余项国家、省部级重点课题,多次获得省部级以上荣誉,也因此成为碳捕集领域的领军人物。

2011年,郜时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2021年6月28日,全国“两优一先”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郜时旺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一方面做好自己的事情,一方面带领团队做更多的探索,把研究成果做到国际领先水平。”从青春年少到华发早生,他带领团队在碳减排研究中不断突破,取得了令国际同行刮目相看的成绩。

“每当看着自己设计的装置从无到有,一点点地呈现出来,就体会到一种无与伦比的成就感,这是书本上的知识给不了的。”郜时旺向记者讲述时,眼神中透露着欣慰。

“搞科研要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心无旁骛,遇到挫折要撑得住,关键时刻顶得住,经历风雨终能见彩虹。”老师危师让的谆谆教导,他一直铭记在心,而他也同样将其赠予团队的青年科研工作者。

“郜总是我入职以来的启蒙老师,也是我一生的导师,带领我们在温室气体方向不断进行技术攻关,是领导也是战友。”王琪是郜时旺团队的一名博士,在他眼里,郜时旺对工作标准要求严格,“小到技术报告中的标点符号修改,大到工作计划或汇报展示,他都不吝指教。”

“应该给团队青年更多机会,在科研工作中把好关,带领大家做好技术,让他们快速成长。”在他的带领下,形成了一支国家级专家2人、博士研究生15人的青年科研团队。团队先后承担3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课题,荣获省部级科研奖10项,专利近300项,6人次荣获集团公司“五四青年”奖章和北京市优秀人才荣誉。

采访最后,郜时旺表示:“对于碳减排有各种途径,但CCUS是一个托底的技术手段。未来,希望科研能够发挥出更大力量,取得更大突破,对实现‘双碳’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原文刊载于中国环境APP,文章和图片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来源链接:https://www.cenews.com.cn/news.html?aid=1008978

    相关文章
    数统院“喜迎二十大 奋进新征程”知识竞赛活动举行

    为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弘扬民族精神,数学与统计学院于10月16日08:00至10月20日23:59面向全体研究生举办线上知识竞赛活动。 党的二十大是在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阅读]

    “笃·信”青年宣讲团组织召开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宣讲备课试讲会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为了学懂、弄通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接下来的宣讲工作打下坚实基础,10月17日晚,电信学部“笃·信”青年宣讲团于泓理楼8007会议室组织召开…[阅读]

    西安交通大学统一战线成员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西安交通大学党委在会前进行了认真部署,组织全校统一战线各界第一时间以多种形式观看了大会开幕盛况,深入学习大会报告,…[阅读]

    工业设计2201班举办“学习二十大”专题手抄报活动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为在同学中掀起学习热潮,西安交通大学联合设计与创新…[阅读]

    西安交大教师热议党的二十大报告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0月16日上午10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党的二十大报告在西安交大教师中引起强烈反响。 能动学院党委书记何茂刚表示,高等教育承担了为党为社会培养合格接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