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2022 知行中国—全球青年领袖计划”项目顺利执行
近日,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支持下,西安交大“2022 知行中国—全球青年领袖计划”项目顺利执行。来自西安交大的中外学生围绕“数字中国与可持续发展”主题,通过专题讲座、实地走访、体验学习、主题研讨等形式,以实际行动践行“知行中国”,以跨文化交流的形式探讨“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简称SDGs)的实现途径,以“为世界之光”的校园文化精神向“全球青年领袖”的目标迈进。
周秦汉唐:一日入长安,一眼阅千年
“要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秦砖汉瓦见证了从器物、制度到华夏文明的嬗变。
在专业文物保护老师们的带领下,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同学实地考察了秦兵马俑遗址、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文物保护部修复实验室,了解秦代创立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对后世的影响,并向张尚欣研究员、夏寅主任学习秦陵园、兵马俑病害检测与修复技术,与前秦始皇陵考古队队长张卫星交流文物保护方面的举措及有关情况。
在世界文化遗产汉长安城保护区与汉景帝阳陵遗址区,同学们跟随西安市文物保护与考古研究院副院长张翔宇研究员了解了汉代政治、经济、文化制度以及“文景之治”的历史遗存,体验了汉代“大礼、小礼和中礼”礼仪制度。在大唐西市博物馆,学习唐长安城的城市规划设计,以及唐代长安在贸易方面典型的“西市”贸易制度。
世说新语:遗产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荣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传统文化根脉的传承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找到一条和谐共荣的道路。
在大唐西市商业区、榆林老街,同学们融入文化与商业共生的氛围之中;在明城墙遗址、榆林镇北台长城遗址,同学们学习历经千年的城市建筑范式与城市建设、民族融合的和谐共生关系。来自台湾的陈岱琪同学表示,感受到了我们脚下的三秦大地历史文化遗产丰厚,始终在探索 “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的道路。
和声鸣盛: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赓续人类文明
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发展和自然演进的重要成果,也是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在西安交通大学秦腔博物馆与钟明善书法博物馆,同学们跟随国家一级演员和西路皮影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秦腔与皮影表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现场体验书法题跋及汉瓦当拓片的制作。在榆阳剪纸传习所,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学习陕北民间剪纸。同学们纷纷表示,秦腔、皮影、剪纸、书法让大家感受到了“中国百姓的鲜活日常”。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们的共同责任,是人类文明赓续和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绿色发展: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可持发展道路
“我们要推进科技和制度创新,加快技术转移和知识分享,推动现代产业发展,弥合数字鸿沟,加快低碳转型,推动实现更加强劲、绿色、健康的全球发展。”
在全球太阳能科技公司隆基绿能公司“智慧能源展览馆”,同学们与公司可持续发展业务负责人进行座谈,并考察光伏太阳能板创新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的案例和实践。在榆林,大家来到毛乌素治沙基地,参观院士工作站和土壤生态实验室,学习科技治沙的手段与举措,并现场考察学习第三代科技治沙代表张应龙在环境治理方面的实践和经验,与榆林学院师生代表一起围绕“全民治沙、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主题开展了研讨。
“知行中国—全球青年领袖计划”项目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指导,旨在推动中外青年对话交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未来青年领导者,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西安交大本年度的项目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开展,通过在西安与榆林两地的学习与实践,展现陕西“中华民族之源、华夏文明之根”的厚重历史文化,突出近年来城市在环境治理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创新与实践案例,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校内中外师生的积极配合,获得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