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院邀请厦门大学徐岚教授作“学术道德”专题报告
“学术道德与专业伦理是关乎科学家良心的东西。导师教学的过程并不仅是单纯的科研指导过程而是导师整个学术和科研价值观念的传播和传承。”徐岚教授在报告中如是说。
6月15日下午,微电子学院邀请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发展与治理研究所所长,研究生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徐岚教授通过线上会议的方式也,以“学术道德和专业伦理——兼论研究生的品格教育”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堂生动形象、内容丰富且颇具学理深度的专题报告。活动设置了2个线下分会场和线上直播,微电子学院领导班子成员、各系主任、新进教师和师生党支部书记等人聆听了此次报告。
徐岚结合自己在研究生导学关系相关领域深耕十余年的成果,以生动案例深入剖析了大学教师如何立德树人,如何坚守科研道德和学术伦理。她通过政策解读揭示了我国近年来从强调“学术道德”到强调“底线师德”的转变,并总结了四类师德冲突事件的特征。
将理论研究与实践工作紧密结合,徐岚提出要重新理解“学术职业”和“师德”概念,通过2005年至今颁布的学术不端相关政策文件的对比分析,着重强调了新时代师德建设的重要性。通过中西方语境下的“伦理”与“道德”内涵的对比,认为无论是在哪一种语境下,伦理都是关系性的概念,强调外部性、社会性和规范性;而“道德”则侧重于个体自我的要求与规范,具有个体性和内在性。
从丰富的访谈案例中,徐岚总结了大学教师“正向人格特征”和“负向人格特征”的关键词,强调保持平等的师生关系、兼顾任务导向和学生个人发展导向的正向意义。在“大五”人格理论框架下,她深入分析了人格与身教的关系,并对导师通过身教发挥人格作用给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引导学生遵守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二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不滥用权力;三是以身示范,为学生做出榜样。徐岚表示,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化产生重要影响,要通过人格感染和榜样塑造来立德树人,坚持做人、做事、做学问的统一。
“报告深入浅出,数据案例结合,感同身受,受益匪浅。”参会师生对报告给与肯定。研究生路涓谈到:“研究生学术品格与导师、所在团队的学术氛围息息相关,同时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生也应当具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务实的学术作风。”辅导员费菲谈到:“聆听了徐岚老师的报告让我意识到教师不仅是一个职业,更是一种身份,我们始终要带着对这种身份的敬畏来工作。教育的场域不仅在课堂更在日常,以身示范才能更好履行教师职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微电子学院党委书记于磊在总结时表示,聆听报告的过程也是潜移默化增强学术道德及规范意识的过程;学术道德和专业伦理既是构建良好师德师风的基础,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希望全体师生都能将此次学习感悟转化成为为学、为事、为人过程中的实际行动,不负党和国家重托,当好学生成长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