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举办电磁赋能学术论坛
“同心抗疫,严防不懈!”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我们平静的工作与生活,即便封控在家仍无法阻断广大学子潜心钻研、探索求知的精神追求。为保障广大学子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丰富疫情期间的学习生活,帮助广大学子提升学术科研水平,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与《电波科学学报》期刊,于2022年1月11日举办线上“电磁赋能学术论坛”。论坛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崔铁军教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英教授担任会议主席,实验室副主任姜文教授主持。
大会主席崔铁军院士首先致辞,他表示在同心战疫的特殊时期,本次学术论坛的举办极具意义。随着信息化、智能化时代的到来,电磁理论将在无线通信、芯片集成电路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磁信息理论的发展将会简化甚至颠覆未来的系统架构。希望本次电磁赋能学术论坛讨论前沿理论技术,对电磁领域内的学术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电波科学学报》主编董庆生主任代表《电波科学学报》向西安抗疫一线的师生表达慰问和敬意,并致谢与会专家。他希望本次学术论坛在“同心战疫、严防不懈”的大背景下,为广大师生带来一段相伴相依、共度难关的温情、一次难以忘怀的学术经历。
在学术交流环节,南京大学冯一军教授做了题为“时变编码超表面及其在无线通信中的应用”的报告,介绍可调智能超表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他重点介绍了时变编码超表面在新型电磁波调控器件、新体制无线通信技术上的应用,智能超表面对5G无线网络覆盖补盲及优化提升的原型测试,以及验证智能超表面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应用的可行性。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刘英教授做了题为“MIMO天线技术研究”的报告,针对MIMO阵列天线谐振模式较多的情况,提供了一种新的特征模分析方法来有效指导MIMO阵列天线的设计,实现高隔离度以及低包络相关系数,并进一步介绍了不采用去耦结构的具有高隔离度的紧凑型共口径MIMO阵列设计方法。
上海交通大学吴林晟教授做了题为“导电桥型射频忆阻器件与天线研究”的报告,介绍三种制作于高阻硅衬底上的典型导电桥型射频忆阻开关,讨论了它们的制备工艺、结构、电路模型、直流和射频特性等,进而实现了一款1位忆阻移相器,提出了一种基于忆容器的移相器和波束可重构天线阵列。
东南大学蒋之浩教授做了题为“毫米波双圆极化阵列天线技术”的报告,提供了一种利用动态相位或旋转相位实现双圆极化独立波束成形的设计方法。基于该技术,分别介绍了基于功分移相馈电网络的双圆极化天线阵列、基于准光构架的反射/透射双圆极化阵列、以及基于可调相变材料的双圆极化波束扫描阵列。
华南理工大学潘咏梅教授做了题为“高效率介质谐振器天线”的报告,针对提高系统效率、提升系统集成度与降低系统复杂性的目标,分别介绍了具有带通滤波功能的介质谐振器天线及其阵列和具有去耦特性的介质谐振器天线。
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张狂教授做了题为“微波超构表面及其对圆极化电磁波的人工调节”的报告,介绍了透射圆极化超表面的研究工作。其中,重点介绍了几何相位的高效率解耦合、透射场中同极化与交叉极化的能量利用、能量比例调控等技术,进一步提出了透射场中四条圆极化通道独立调控的设计方法。
本论坛受到了来自全国高校的广大师生、科研机构及知名企业的专家学者们的高度关注,在腾讯会议、电波科学学报视频号与蔻享直播三个线上平台的累计参与人数突破4000人次。六位教授的报告引起与会师生们热烈讨论与积极反响,对传递前沿学术动态、揭示未来技术路线与发展方向、开拓学生学术视野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本次学术交流不仅为受疫情影响的广大师生提供了一场丰盛的学术盛宴,也展示了电磁领域内的前沿学术动态,深入探讨了当前电磁领域内的发展前景、机遇与挑战。
最后,大会主席刘英教授就大会的圆满举办向与会专家学者、广大师生表示衷心的感谢。刘英教授表示,本次大会获得了极高的关注度,对丰富广大师生疫情期间的学术活动、推动电磁领域科技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众志成城,同心战疫!期待早日赢得抗击疫情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