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大研工干部:“岗位在哪,人就在哪”
2021年12月31日夜,马上就要跨年了,创新港的研究生们在涵英楼前核酸检测队列中整齐有序地排着队。空气寂静,寒风钻过人们的口罩,留下一颗颗冰冷的露珠。在核酸检测队伍的周围,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们忙前忙后,早就将跨年这件事放在脑后,全身心地投入到协调、维护核酸检测队列的秩序当中。
和创新港的学生们一样,这个跨年夜,他们也不能和家人相聚了。
“我是学院老师,但也是志愿者”
许明是西安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的党委副书记,50岁的她一生中在学生工作上花费了绝大部分心血。
“我记得那天早上6点左右,天很黑,高速也封了,马路上就我一个人,来的过程中还遇到了4名询问去向的警察,一到办公室就开始坐下来部署工作。”许明将耳边的白发和周围的黑发混在一起别在耳后,回忆着入住创新港时的情景说到。一个电话,有很多和许明一样的学院党委副书记在收到疫情防控的命令后与家人告别,戴着单薄的口罩,只身赶往创新港,日夜兼程地部署防疫工作。
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明正在梳理当天工作
“爸爸你就去吧,我已经是一个男子汉了!”“老公,为你点赞!”材料学院党委副书记魏炜滑动着手机屏幕,盯着儿子和妻子在新年发来的消息,脸上洋溢着想念和幸福的笑容。和许明一样,收到封控消息后的当天凌晨,魏炜就驱车赶往创新港。
辞旧迎新,在跨年夜里,大家结束了一年的繁忙工作,准备和家人开开心心团聚的时候,在创新港,所有人都怀着一腔热血,为抗疫这场无声的战斗而奔走。
“待在家里,心里放不下学生们,能在一线陪着同学们,我反而更安心一些。”许明在谈起家里人是否支持其工作时说到,“家里的老人、孩子都很支持我的工作,他们跟我一样觉得学生需要我。”
机械学院辅导员杨江坤在为学生转运生活物资
机械学院作为在港学生人数达1600多人的“大院”,可以想象辅导员杨江坤肩上任务之重。
“我感觉挺对不起她的。”疫情暴发的前两个星期,杨江坤还在照顾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烧的妻子。妻子还没完全康复时,西安发布了封控通知,杨江坤连夜赶往创新港,安排、协调学生工作。“当时跟她说要来学校待命,虽然她身体不适,但还是很支持我。”
在创新港防疫工作不断进步、完善的背后,不仅有各学院党委副书记、辅导员的辛勤付出,还有他们身后一个个家庭对他们的支持与理解。
“2021年12月29日,我跟保卫处同志跑了3家4S店借了3辆GM8作为物资运输车,回兴庆校区拉了满满几车物资开到了创新港。”校团委科技部部长孟浩在入住学校前联系好运送物资车辆,带着物资来到创新港与同学们同吃同住。
防疫期间,各学院研工干部扎根一线,在校园中形成了一道特别的风景线。“你先去吃饭,我继续值守。”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巍在惠园食堂对一同值守学生食堂秩序的辅导员李帅说到。在各学院党委副书记看来,从离开家踏上前往创新港路上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身份就不再是领导,而是志愿者,必须冲在最前面。
“学生就是我们自己的孩子”
“每天手机就放在耳边,睡觉的时候还随时想着这件事,什么时候电话响起,就随时准备冲出去。”在创新港的每个带队老师,都和魏炜一样,就像一个战无不胜的战士,随时保持着冲锋的状态。
凌晨5点半,当创新港的同学们还在熟睡时,杜巍才刚从涵英楼疫情防控指挥部的会议室中走出来。自创新港疫情防控以来,各学院党委副书记需要每天就各类问题进行开会讨论,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针对每天出现的不同状况,疫情防控指挥部工作会议室的灯光最早在凌晨6点亮起,最晚在凌晨5点多熄灭。
走进许明的办公室,可以看到一张放在办公桌旁的小行军床上摞着一床薄被,床虽简单,但却干净整齐。这是许明从疫情防控以来每天睡觉的地方,对于前几天刚刚入住创新港的许明来说,这张床更多是用来缓解深夜的工作疲劳、小憩、打盹儿的地方。
防疫期间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许明住在办公室
“每天基本上都是2点多才睡觉,早上如果有情况的话,4、5点的时候电话就响了。”许明笑着,淡淡地说道。和所有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一样,许明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查看手机里有没有关于学生的问题以及新的工作指示。
“有一天早上值守园区,我从早上7点到位,一直站到了中午12点,手脚冻得直哆嗦。有一位同学给我写了一张明信片,明信片上写的话非常暖心,还送了一杯牛奶和暖宝宝。”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邢鹏谈起防疫期间最感动的事时说到。温暖是相互的,这种温暖在抗疫一线的师生心间缓缓流淌,给予大家同心抗疫的勇气和力量。
截至2022年1月3日,西安市共有高风险地区3个,中风险地区64个。但要想保证创新港物资稳定,就只有去西安市把物资运送过来。
医学部法医学院兼职辅导员和学院老师一起接收物资
“疫情比我想象中要更加‘残酷’,空旷的街道,零星的灯光,路上除了运送物资的车辆,就只有红蓝交替闪烁着的警灯。”医学部法医学院兼职辅导员刘军林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待了两年多。当他回忆起2021年12月29日晚上“全副武装”地开车前往阔别已久的西安市运送物资时说到:“有些事,总要有人去做不是吗?”
“生活作息现在已经变成了只要工作需要,就随时顶上去。”电信学部辅导员周厚举不假思索地说,“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确保我们校园安全和学生健康是我们的职责所在。”在疫情期间,周厚举所在的电信学部在港学生达到2700多名,每一位学生的核酸检测、吃饭、喝水、医疗问题,他都得时刻关注着。
电信学部辅导员周厚举在安排联络防疫工作
从西安封控的第一天到新年过后的几天里,杜巍和同事们日夜奋战,明显感觉到校区工作效率和防疫措施完善了很多:“我们不怕被同学们批评,只有指出我们哪里做得不足,我们才能意识到问题,才能去妥善解决。”
“抗疫就是一个立德树人的过程”
“这段时间很多感动来自于学生,他们知道感恩,也特别支持学校的防疫工作。”许明说:“对我们来说,学生就和自己的孩子一样,个人的事情和学生工作比起来都没那么重要了。”
人文学院辅导员闫潇为学生采购生活物资
闫潇是人文学院目前唯一的一名专职辅导员,这意味着她要时刻关注着整个学院在港学生的各类动态。“我们学院有几位同学没有任何学生干部身份,却积极主动联系了我两次,他们希望随时待命于防疫志愿工作。”当谈起学院学生积极投身志愿服务工作时,闫潇眼神里充满了自豪。
“那天跨年夜,我看到那些核酸检测的‘白衣天使’凌晨12点还在自己的岗位上坚持,他们口罩上的蒸汽水都结成了冰。”杜巍时不时关注着手机上的消息说道:“我们和这些并肩作战的医护人员一起努力,一定能把创新港的防疫工作做好做完善。”
除了需要做好疫情防控中同学们的统筹调度工作外,杜巍本身也是一名教师,需要做好教学、科研、学院工作。各学院党委副书记大部分都是“双肩挑”,一边需要肩负抗疫工作大大小小的事务,一边安排着科研等工作。
让魏炜每天起床就开始担心的事,除了同学们能不能吃上饭、喝到水等基本生活需求之外,还有学生的学业和科研。“抗疫不只隔离,知识才是武器。”材料学院在疫情期间用知识武装抗疫,相继推出70多期防疫科普、“抗疫日记|材料人的十二时辰”等专栏,推送的重点从防疫知识的普及更多转向志愿服务活动的风采展示,逐步回归到科研工作的有序推进。
公共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杜巍正在统筹协调工作安排
每天在意学生精神面貌的人,不止杜巍和魏炜。在邢鹏的带领下,硕1115党、团支部联合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师生联合第一党支部和陕西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级研究生党支部开展“云端共建促学习,众志成城抗疫情”联学共建活动,来自不同学校的师生线上相聚,互相加油鼓劲。
“有问题当天消化,不积攒问题。”当许明谈起外国语学院同学开启学院“树洞”,定期收集同学们的意见、愿望的举措时,像众多父母一样,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青年有担当,祖国就有希望。各学院研工干部们希望在新的一年里,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都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宽广的胸怀和敢于亮剑的勇气。胜利的曙光就快穿过疫情的雾霾而普照大地,要始终坚信,学校党委永远是交大学子们最坚强的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