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者进书院之党史讲述与影片赏析——电影《横空出世》和“两弹一星”精神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学校党委、本科生院(书院)党委《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等文件精神,6月4日下午,人文学院副教授刘缙应邀来到海棠七号书院,与住宿式书院第一党支部全体教工党员一起赏析电影《横空出世》,共同学习探讨“两弹一星”精神。人文学院党委副书记史耀媛、副院长潘明娟一同参加党支部学习交流。
刘缙以影片《横空出世》为引,重新回顾中国研制“两弹一星”那一段历史。
建国初期,国际形势复杂,一些超级大国掌握核技术的垄断,把原子弹当做一种政治威慑。因为没有核武器,我国遭受了多次的核讹诈。面对核讹诈与核威胁,中国下决心发展自己的核武器。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我们现在还没有原子弹。但是,过去我们也没有飞机和大炮,我们是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的。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但当时,中苏关系决裂,苏联专家撤走,并带走了重要的图纸、文献和资料;现有的科技手段落后,没有精密的电子仪器,没有大型的试验场;又遇到三年自然灾害,物质资源极度匮乏,连基本的生存条件都无法满足……就是在这样内无经验、外断支援的艰苦条件下,一群怀着崇高理想的中华儿女朝着共同的目标奋勇前进。
最终,惊天动地一声巨响,巨大的蘑菇云冲入天际,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这巨大成就的背后,凝聚着党和政府高瞻远瞩,果断决策,誓要摆脱落后挨打的决心和魄力,也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艰苦奋斗,通力协作,坚决突破国际垄断和技术制约的信心和实力。
影片中研制者们高举爱国主义的旗帜,怀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的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的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感人场景,直击心灵,深深地震撼着每一个人。支部成员纷纷发言,分享交流自身的体会和感受。在座的老师对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险的初心,革命前辈为祖国富强而奋战的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
支部成员纷纷表示,一直以来,西电人传承并践行着“两弹一星”精神。从当年的“两弹一星”到今天的“嫦娥奔月”“火星探测”,以包为民、张荣桥、杨宏等许许多多的西电人为代表,他们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投身于国家的重点战略领域,把自己的事业与国家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干惊天动地事,做隐性埋名人”就是西电人践行“两弹一星”精神的真实写照。
“历史学者进书院”之党史讲述与影片赏析系列活动,由人文学院和海棠各书院联合组织实施,目前已成功举办3期。通过影片赏析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汇聚磅礴动力,增强立足岗位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从而切实做到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