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标兵心语”(七)刘斌:“做一心只想烧开水的科研人”
春种——标兵理想
我不是军人,但一直以军人“有红旗必拿,有第一必争”的作风要求自己。这句话总能给我以激励,遇到困难,就以不服输的倔劲迎难而上。生活中处处充满挑战,不要习惯去做一条咸鱼,通过努力,每个人都可以变得优秀,只要我们不甘平凡,勇于拼搏,奋勇争先,每个人都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
夏耘——标兵奋斗
做生意不能光靠等客人上门,做科研也一样。我极少“等”导师给我下达科研任务。相反,我会不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说服导师,获得导师支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点极为重要。
科研很辛苦,作为科研人,一定要能吃苦。读博期间,我始终坚持七点起床从教学二区到康桥苑吃早餐,就是为了让自己在8点半以前完全进入工作状态。此外,我坚持每周两次五公里跑,保持体力充沛和健康。节假日的爬山活动更是我的最爱,帮助我树立突破极限的信念,坚持不懈,永攀高峰。
秋实——标兵成就
学术科研方面,发表论文多篇,在微重力流动沸腾临界热流密度的实验方法和预测关联式等方面做出了首创性研究成果。
荣誉奖励方面:2019、2020年,国家奖学金;2018年“ITTW-13”最佳会议论文奖。
冬语——标兵分享
长路明灯——致师长 魏进家老师,您严格又幽默,严肃又亲和。您总是一针见血,又令人如沐春风。弟子们犯了错,您绝不放任,但您总会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指出,让大家乐于接受。身教重于言传,在我心中,您是我一生的榜样。
张永海老师,您不厌其烦,手把手将我从科研小白带成可以独当一面的老兵。与您同处一室的一年,是我进步最快、获益最多的一年。
Paolo Di Marco教授和Bengt Sundén教授,两位和蔼可亲的老爷爷,你们帮助我开拓视野,自由翱翔于学术的海洋。
你们的优秀成就了我——致同侪 三人行,必有我师。身处在团队大家庭中,可以从众多兄弟姐妹身上学到不同长处。谢胡凌师兄见解独到,刘飞师兄博学雄辩,孔新师姐真诚细致,王雪丽师姐温暖关怀,曹祯师兄高效专注,周杰师弟自律沉稳,袁博师弟聪敏多才。是你们的优秀让我这条曾经的“咸鱼”有了翻身的动力,也让我成为更优秀的人。
“成功会让人上瘾”——致学弟学妹 不要对天之骄子望洋兴叹,更不要做一条咸鱼。没有人天生是成功者,只要努力拼搏,你也可以获得优秀的金钥匙。拼搏的过程或许千辛万苦,但成功的滋味妙不可言,它会刺激你不断努力,持续向前奔跑,从而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快乐的人。硬实力永远是最强大的武器,混日子很容易,但混日子失去的,是最珍稀、最美好、最宝贵、最能提升自我的校园时光。奋斗吧,精彩属于每一个人。
我和我的交大
懵懂无知到迷途知返 “现在努力学习,到大学就轻松了”。熟悉的老生常谈,浑浑噩噩、缺乏思考、不懂对人生合理规划,这些都为我本科生涯的失败埋下伏笔,虽然成绩并不太差,但彼时彼刻,我却始终不知晓路在何方。
研一,导师安排我们参加太阳能光伏光热示范系统建设,顶着烈火骄阳,我们几个小白,硬是在楼顶挺过整个夏天。那段时光,除却“搬砖”的辛苦,我更庆幸可以同课题组诸位师兄并肩奋斗、交流人生,也正是这段时光,让我系统思考了“我是谁,我能干什么,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样至关重要的问题。亡羊补牢,犹未晚也,进入研二之前,我终于找到了未来的方向——踏实努力做科研,发出自己的辉光。
精勤求学,勤能补拙 我自认智商一般,但凭借不怕吃苦的态度,通过一年的努力,我硬是将从前落下的进度补了回来,成为赴瑞典隆德大学短期合作研究的访问博士生。瑞典工作节奏缓慢,科研任务却十分紧张,连续一个月,我每天清晨推门实验,直至午夜才关上大门,成为最后一个离开教学楼的人。回家路上,只有无边夜色和出门觅食的小刺猬与我相伴。靠着这股子冲劲,我在三个月内完成了所有实验以及数据的整理工作,顺利回国。勤劳是中国人根植于内的特质,“果毅力行、忠恕任事”,则是交大科研人必备的职业素养。
眺望向更远的未来
未来,我将继续秉承交大人沉稳踏实的品质,投身空间设备的沸腾传热强化研究。科研之路并非坦途,前路漫漫,我将继续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争取早日实现目标,为空间设备的沸腾传热强化而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