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电电院6位教授入选2020年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近日,全球性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Elsevier)正式发布了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榜单,电子工程学院共计6位教授入选。
爱思唯尔2020“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以全球权威的引文与索引数据库Scopus作为中国学者的科研成果统计来源,采用了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设计的遴选方法,最终选出4023名各学科最具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学者。自2015年爱思唯尔与上海软科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联合发布的“中国高被引学者年度榜单”起,至2021年已是第七次发布,受到国内外众多媒体和学者高度关注。
入选学者简介:
公茂果,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计算智能理论与方法、网络信息感知与隐私保护等领域研究工作,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5项。担任IEEE演化计算汇刊、IEEE神经网络与学习系统汇刊等期刊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青工委主任等。在该领域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高质量论文发表论文100余篇,被引用一万余次,H-index引用指数50+,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
李龙,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陕西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陕西青年科技奖、西安青年科技人才奖获得者,陕西省重点领域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双万计划”国家一流专业电磁场与无线技术专业负责人,超高速电路设计与电磁兼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电子学会微波分会委员,IEEE高级会员,中国材料学会超材料分会常务理事,JSPS学者。长期从事电磁场与微波技术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致力于电磁超材料与场路协同多维新型功能器件的研究。
邓成,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IEEE高级会员、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图象图形学学会高级会员。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工作。在该领域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高质量论文发表论文100余篇。担任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2021、ICCV2021领域主席,人工智能顶级国际会议IJCAI 2018-2021高级程序委员。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陕西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
刘英,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负责人、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负责人、西电天线与微波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天线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西电天线与电磁散射研究所所长、第十七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入选2011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目前为中国电子学会会士、IET FELLOW、IEEE Senior Member、中国通信学会高级会员、IEEE APS西安分部主席、中国电子学会天线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通信学会天线与射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主要从事天线理论与技术、天线散射预估与减缩等领域研究工作,在该领域重要刊物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100余篇,并编写《天线雷达截面预估与减缩》和《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天线》两部专著。担任IET Electronics Letters领域主编,在IEEE多个旗舰会议中担任技术委员会委员或分会场主席。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励一等奖1项、陕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
高新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创新团队负责人。主要从事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模式识别等领域研究工作,提出了基于三元空间相融合的异质图像合成与识别模型,以及与人眼视觉感知相吻合的图像质量客观评价框架,将物理空间、信息空间和认知空间相结合构建以人为中心的视觉计算模型。在该领域主流期刊和会议上已发表高质量论文300余篇,GoogleScholar统计的引用16400余次,H-index为65,连续七年入选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
杜兰,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子学会会士,受邀担任IEEE JSTARS、《电子与信息学报》《雷达学报》《雷达科学与技术》等期刊编委。2001年起在雷达信号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从事科教学、科研等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雷达目标识别与统计机器学习。将机器学习理论与雷达目标回波的物理特性相结合,提出了雷达多维综合特征提取、小样本多任务学习、雷达目标稳健识别等新的理论方法,取得的原创性成果获得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引用和高度评价。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多型雷达系统,并成功完成某基地的重大试验任务。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和GF技术发明一等奖(第2发明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2019年)、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8年)、中国青年女科学家(2017年)、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2009年)等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