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 > 高校驿站 > 校园传真 >

越洋网课:在深夜,他们学到了更多

2021-04-25 09:22  来源:西安交通大学  字号:T|T

面对疫情,以往线下授课的国际交流课程改成了线上,交大钱学森学院数学试验班和越杰班的学子们就在中国过起了“美国时间”——他们要克服十几个小时的时差,日夜颠倒,适应凌晨上课的学习节奏。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睡眠时段”改“学习时段”

要上美国高校的网络直播课,那就意味着每天半夜12点到次日早上10点必须保持学习状态,平常的“睡眠时段”成了“学习时段”。

参加佐治亚理工交流项目的刘辰月说:“在国内倒时差,一开始十分不习惯,要与日升月落的自然规律相抗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过等生物钟调整过来就好了,一两周后就完全适应了。”

参加密歇根州立大学交流项目课程的刘持金说:“起初,我对半夜上网课这事有点抵触,几天后发现,通过自选适合上课的时段和科目,或看回放,半夜上网课这件事也没想象中那么难熬。”

陈昱嘉选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课,他说:“我用看回放的方式规避掉了‘倒时差’的问题,如果对课程有疑问,可以在课后找助教答疑。假如答疑时间是在凌晨,我会在头一天早点睡,总体来说影响不大。”

冯博彦是交大“越杰班”的学生,他正在参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学年交换项目。今年年初,伯克利的开学月和他在交大的考试月“撞了车”,他说:“那段时间确实比较辛苦,而且在交大开学后,还要同时兼顾深夜的网课和白天交大的课程。后来我向教授解释了情况,通过看网课回放解决了课程冲突问题。现在我会有选择性地听直播课,学习时间的管理也自如了许多。”

他们目前上的网课属于学校国际处开放的学分项目,课程均为自选科目。在一般人看来,纯属“自讨苦吃”,但他们纷纷表示,学习之苦,不是一种生理上的折磨,而是一场精神的马拉松,不进则退。

在深夜他们学到了更多

付出就有收获。学子们每天点灯熬油的奋斗,换来的是收获满满。

陈昱嘉说:“网课扩宽了我的视野,也锻炼了我的综合能力。比如申请课程阶段,需要线上登陆伯克利分校选课网址,提交英文个人陈述,并与课程教授沟通授课大纲和主要内容,以便确定课程是否适合自己。课后,对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找助教答疑。对某些课程来说,助教简直是‘天使’一般的存在,他们的答疑时间更有弹性,而且语言更加通俗易懂,这对于我们理解难懂的知识点十分关键。”

刘持金说:“负责交流项目的教授很亲切,每过一段时间会跟我们开个会询问上课情况。有一次她联系了一些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生和我们畅聊,通过互动小游戏,我结识了新朋友。上课的教授们也都很友善,有一门课的教授还跟我们开了几次虚拟的咖啡会议,在看似闲聊的互动中,我增长了很多见识。”

刘辰月说:“虽然是线上课堂,但老师鼓励大家随时‘连麦’提问,一起探讨问题。老师们还会根据我们的时间提供额外的答疑时间,方便我们学习。除了专业课,每周还有针对留学生的各种线上‘俱乐部’活动,大家可以交流学术问题、文化差异,或者分享日常。通过这些活动,我结识了很多不同国家的朋友,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和‘朋友圈’。”

“我选了两门博士生课程和一门本科生课程。”冯博彦说,“两类课的体验完全不同,博士课程的同学有的已结婚生子,有的是工作多年后攻读博士学位,经验丰富。跟他们合作,极大开拓了我的学术视野,同时将我的科研工作同产业前沿更好地结合。在课后讨论项目解决方案时,大家各抒己见,有时甚至在一些问题上激烈交锋,这种集思广益解决学术问题的过程也令我受益匪浅。而本科生课程主要是以研讨会的形式开展,每堂课都有随机分组讨论,针对教授的提问,大家会依据自己阅读的文献资料和思考开展‘头脑风暴’,气氛更加活跃,我也借此认识了很多有趣的伙伴。”

越杰班辅导员刘梦婷、数试班辅导员彭随缘表示,更加开阔的视野意味着学子认知水平的整体提升,他们的学习和思考维度将变得更加多元,这正是西安交通大学钱学森学院拔尖人才培养计划想要达到的效果。

2016年成立以来,钱学森学院开展了多项教学改革,开展了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越杰计划”等,直面“钱学森之问”,不断探索高等教育改革模式,创新教育方式方法,致力于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欲成学问,当为第一等学问;欲成事业,当成第一等事业;欲成人才,当为第一等人才。”在探索高等教育实践新模式的道路上,西安交通大学一直在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