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为响应团中央和学校号召,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于5月11晚19:00,邀请资源学院李金宝老师在朝晖大学生活动中心大礼堂作了题为《关于地震成因及其征兆》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是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防灾减灾志愿服务系列活动之一,除此之外,服务总队还将组织“征文、征集照片、视频,共同回忆难忘一刻”活动和“与全国抗震救灾英雄一起做志愿者”活动。
讲座开始之前,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主席东爱民简要阐明了本次讲座的目的并介绍了主讲者李金宝老师。之后讲座正式开始,李金宝老师用打比方、举例子等方法生动地为师生们讲解了汶川大地震的发生、地震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余震的类别和一些防震常识。
在谈到汶川地震的成因时李老师强调:人们传统观点对汶川地震成因的认识是: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北川—映秀地区突然释放引起强烈地震。这种观点显然不符合新华网北京2008年9月3日公布的国家测绘局、中国地震局联合发布的关于汶川地震地形变化监测结果:“龙门山断裂带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20~70cm;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328cm,东侧块体下沉达30~70cm。陕西南部区域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4cm。要是按传统观点提出的动力来源,那么只有西侧块体向东偏南运动,(位移20~70cm);而不会出现东侧块体向西偏北运动,(位移达20~328cm);陕西南部区域不可能向西北方向运动,(最大位移4cm)。李老师根据他提出的地壳运动的四种力源认为:汶川地震的动力来源主要是青藏高原保持较大的自转惯量(内外差自转引起)由西向东旋转,华南地块在大陆向西漂移和向北漂移的合力作用下,向西北方向运动,这种相反方向的运动产生挤压,形成沿龙门山断裂带北东向地壳破裂而引起汶川强烈地震, 并且由于较差自转引起汶川地震断裂出现右旋走滑。在讲座中李老师列举了10种地震前兆现象,并对每种地震前兆做了科学性的推断解释。对于预报地震问题他提出了8条建议和新思路。
在讲座中李金宝老师强调 “预报地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对地震前兆的一些科普知识应写在中小学课本中,唐山地震之后人们总结了很多地震前兆知识,时隔30多年,对群众性地震前兆知识的宣传淡化了。只有把这些地震前兆知识写入中小学课本,才能使人们一代一代记住这些知识,这样就把捕捉地震前兆信息普及到亿万群众中,因为大的破坏性地震前兆总是在大的区域范围内同时出现,少数专家的活动范围是有限的,只有专家和群众相结合,对将来预报地震大有益处”李老师还告诉同学们,目前从统计概率上看,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准确预报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所有的预测都只是一种推测。他也鼓励有志青年能够向这方面研究,为祖国的防震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事后,一位来自震区四川绵阳的同学表示:“我们来自震区,在此汶川大地震一周年之际,我们希望大家在缅怀的同时能够记住这场灾难,以一种科学的眼光审视它,汲取更多的经验教训,掌握更多的防震救灾知识。”
李金宝,男,汉族,1953年12月生于甘肃省甘谷县吕家湾村。多年来,以第一作者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7篇,省内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篇,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一次。1997年曾发表论文,首次提出“太阳系规则行星只有8个,冥王星是一个不规则行星”,这种观点在当时属于超前认识,论文发表9年以后的2006年,国际天文学界才确立太阳系有8大行星,冥王星是太阳系的“矮行星”;同时还论述了土星光环缝与规则卫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推导计算出“距土星21.48万公里的轨道上应有一个卫星”,这在当时尚未被发现。
(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 供稿)